奶爸日记第 9 天(双语学习版)
因为自己吃了学英语的苦,所以决定现在就开始给宝宝做英语启蒙。在 AI 的帮助下我制定了大体的学习策略:
选择一种语言策略并坚持:
- 一人一语(OPOL - One Person, One Language): 这是目前最被推崇且成功率最高的方法。 简单来说,就是一位家长(或主要抚养人)只对宝宝说中文,另一位家长(或主要抚养人)只对宝宝说英文。例如,妈妈固定说中文,爸爸固定说英文。强烈推荐您采用此方法,因为它为宝宝创造了清晰、稳定且可预测的语言环境。
- 时地分语法(T&P - Time and Place): 在特定的时间或地点说特定的语言。例如,在游戏时间说英文,在吃饭、洗澡时说中文。这个方法可以作为OPOL的补充,但如果作为主要方法,对家长的执行力要求非常高。
少数语言在家(ML@H - Minority Language at Home): 全家人在家中都说少数语言(英文),出门在外则使用主流语言(中文)。考虑到中文是母语,这个方法可能不太适合我。
- 保证“有效输入”的质与量: 语言学习的关键在于“可理解的有效输入”。 这意味着不仅仅是让宝宝听到声音,而是要在互动和交流中让他理解语言的意义。与宝宝面对面交流、唱歌、阅读,都比单纯播放音频要有效得多。
- 创造积极有趣的语言环境: 语言不应该是任务,而应该是爱与沟通的桥梁。用充满爱意的、有趣的方式和宝宝互动,让他把语言和愉快的情感联系在一起。
OPOL(One Person, One Language)的核心在于为宝宝创造一个可预测的语言关联。
- 对宝宝: 宝宝需要建立一个清晰的认知:“当我跟妈妈互动时,我听到的是中文”;“当我跟爸爸互动时,我听到的是英文”。这种清晰的对应关系,是宝宝大脑能够高效区分和处理两种语言系统的关键。
- 对家庭成员之间: 和老婆之间的交流,宝宝也会听到。当他听到爸爸和妈妈说中文时,他会理解到“中文是这个家庭环境的主要语言”,这正好符合您希望“中文为母语”的目标。同时,他也会观察到“爸爸虽然和妈妈说中文,但只要一转向我,就会切换成英文”。这非但不会让他混乱,反而会让他更早地理解到:不同的人,不同的交流对象,可以使用不同的语言。 这本身就是一种非常高级的社交语言学启蒙。
总结一下,主要是三点:
- 语言是桥梁,本质上是传递亲子之间的亲密和爱意,所以不要把它当做任务和作业;
- 输入应该有效,比如我们可以在一些特定的场景使用英语,提高每个场景的有趣程度;
- 严格的 OPOL 本质上是建立宝宝对于稳定反馈的预期,比如爸爸的脸就和英语绑定;
从以上原则我们也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 不要害怕说错。宝宝学习能力很强错误的部分他可以从其他输入来纠正,家庭里最重要的就是提供一个轻松有趣的语言环境
- 单纯的中文家庭也可以培养双语习惯,有问题我们可以查,可以学这也是培养宝宝解决问题的能力
- 只用对宝宝说英语就好,其它家庭成员的对话可以用中文。这样宝宝可以建立不同的人说不同语言的预期
- 从任何时候开始都不算晚!!!!
- 不能一个人同时说英语和中文,因为这样会打破宝宝的预期,它会陷入一定程度的语言混乱
- 不用给宝宝解释英语,他自己的推理能力可以构建词与真实世界的对应关系,这是双语宝宝独有的优势
所以从第九天开始,我就开始跟宝宝使用英文对话,比如 Tummy Time
, Bed Ti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