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感悟:在职场的五年旅程
最近离职了,在这家公司待了将近 5 年的时间,还是有很多的感触的,所以想写一篇职场类目的博客来简单记录一下。为了减少不必要麻烦,所以我不会说明具体是哪家公司,同时有些感触并不是来自于公司内而是和其他公司的小伙伴沟通的一些感触,算是互联网时代落寞的小小剪影,因此有些事情并不是公司内的事情。
文章内容也会比较零散,有机会会想办法分门别类的整理,目前会按照时间顺序记录我的职场生涯。
Note如果读者是职场打工人,有雷同经历纯属巧合。如果读者是公司老板或者创业者有相同感触,请对号入座。
成长期
这是每个新人刚进公司最开始的这段时间,一定是成长最快的时期。不论是一线研发,还是管理人员。因为到了一个新的环境,你会面临新的人事关系,新的业务背景,这段时间你需要迅速的熟悉环境,熟悉节奏,我相信这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会是挑战。除了挑战之外还带来很多的新鲜感,这是每个新人最佳的黄金时间。
彼时刚从老家来到一线城市,不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有极大的新鲜感。以前我每天 6 点就下班到家了,到家还能吃个晚饭散散步。到上海之后,6 点我还在公司上班,这种时间线的错位对当时的我来说反而更加适应。 虽然每天三点一线,但是每天路上都有不同的变化,春天花开,夏日晴空,秋日落叶,冬天暖阳,这些改变都让我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于工作而言,我每天都会接触到新的技术从其他同事身上学到不同的知识,在各种跨部门的协同中,我不断积累和成长。我的技术边界也开始不断拓展,不论是软件工程的方法论还是技术深度甚至技术广度,我在不停的学习,这大概是我进步最快的一段时间,也因此我迅速成长为团队的中坚力量,2 年涨薪 3 次,算是很快的升职速度。当然这也感谢我的 leader 给的机会以及公司快速扩张给团队带来的巨大机会。
诚然这段时间大概是我最忙的时间,早 9 晚 10 是家常便饭,当然晚 7 之后基本是我自己的时间,我会看新的技术动向,阅读博客,学习其它方向的知识。虽然这么说有一些自吹自擂的感觉,但是我觉得我确实从中学到了很多。
我眼中的公司
事实上这是我加入的第一家互联网公司,扁平的管理文化和平等的工作氛围让我有一种被人尊重的感觉,这和传统的软件公司不同。你不会被简单的视为劳动力视为达成目标的工具,而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才,你的需求会被满足,你的想法会被考虑,不会有人说 “xxx 是不容改变的”,没有一种 “人治” 的感觉,这也是我能在这家公司待这么久的根本原因。
说起来可能有些天真,但是彼时我是真正相信公司的企业价值观,事实上在我的工作过程中我也不断的实践着企业文化。我不会因为谁职位高而放弃自己的理解,也不会因为某些站队问题而妥协倦怠。
当然真正吸引我的还是公司的工作氛围和人才策略,彼时公司崇尚自由和责任,这是我从未感受到的一种企业文化,它投胎于 Netflix 文化 , 崇尚信息透明和坦诚。说实话,当时这个企业文化在实践中给我的感受,对其他互联网公司的层级分明的管理文化就是降维打击。
不过遗憾的是 Netflix 文化对于人才的要求太高,公司必须得找到远高于市面上 HR 的平均能力的人力管理者才能做到,同时这也对公司的管理者水平提出了新的考验,因为我目睹这种文化下员工可以多么自由的摸鱼,也能看到有些人才可以发挥远超自己岗位的才能。但是在最终组织层面上看,你能感受到的是一种无力感,一种 0.9*1.1 = 0.99
的感觉。
既然是回忆录我就回忆一下我从这个管理文化中获得感受和收益:
- 我可以以一个基层员工的身份,学习公司的管理者是如何决策的。 这完全得益于 Slack 的 Thread 的设计原则和公司的信息透明,我能看到老板在面对一个基层问题能发散的维度,比如为什么出现这个问题,如何实施的,谁在决策中出现了错误,为什么会有个决策,本来的预期是什么,这个预期和最终公司大目标的关联,是否可以以其他方式达成目标,是这个人的问题还是这个流程的问题亦或者是这个目标的问题。 这上面的每一点都会被考虑到,并最终收拢思路,解决问题。 这个过程给我的提升是巨大的,这种强大的信息平权让我不断地相信企业的价值观,不断地提升自己。
- 我可以看到老板的考评是如何达成的 不是传统意义上经过梳理、美化、编辑之后的汇报式的考评结论。而是从思路到步骤到最终实现的过程,你能看到人是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同时也能看到有些老板自身的一些缺点,比如面对 Challenge 的时候那种炸毛的感觉,有些决策的随意和主观,并最终由他们自己买单
- 不会被信息差蒙蔽双眼,这一点也是信息透明很重要的优势。在传统管理架构中,而管理者在信息获取方面的就处于劣势,一线工作者在决策方面也处于天然的劣势。而中层往往就依靠这种信息差在组织中获得地位。而信息透明这一点,就可以很好的打破一线工作者和高层管理者各自的劣势地位,虽然这会给一部分一线工作者提供了参与决策的可能,也会让管理者面临一些决策噪音,但是相比于它的收益而言,这点缺点可以忽略不计。这也是我提到的,这事实上是对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破除权威,对权力祛魅, 这一点是对我个人而言的收益。当我了解了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看到每个人的工作和错误,我突然意识到那些组织层面高高在上的人反而没有那么权威,甚至在部分层面还不如我。这也让我逐渐明白,能力和地位往往不成绝对的正比,相反机遇和历史进程会更加重要。有些事你在那个位置自然也会做出那种决策。
通过这些年的观察和需求,我总结了一些暴论,供诸君一笑: